flzk20160802@163.com
010-68210751
您的位置:
以县城诊断为抓手创新城镇化建设模式的咨询规划
来源: | 作者:方略智库 | 发布时间: 2022-05-20 | 886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期方略智库与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以县城诊断为抓手创新城镇化建设模式的咨询规划工作。

一、工作背景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发展风云变幻,俄乌战争、中美贸易摩擦、全球疫情的持续影响对全球的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更好的实现双循环发展战略,国家出台了诸多有指导意义的政策文件。其中,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为区县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二、城市诊断理念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指出:“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要敬畏城市、善待城市,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这一讲话,提出了“城市生命体”理念,指明了解决城市问题的科学路径。既然是生命体,难免有恙。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高速推进,许多城市患上环境污染、交通拥堵、风貌缺失的“城市病”,其根源在于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不同步,导致城市功能失衡或机能失调。如何科学破解这一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生命体”的理念指明了研究方向:把城市看作有机的生命体,从根本上把握城市的本质与规律。城市病按照其复杂程度,可分为三种类型:

1.单要素城市病——即孤立要素的偶发性城市机能问题,如点状、偶发性的城市交通拥堵、城市内涝、城市服务点缺失、城市环境污染等。因为属于少量、偶然情况,关联问题少,城市病的成因容易识别,采用修缮、改造、增补等直接针对问题的措施就有望治愈。

2.单机能城市病——即同一系统内,多要素关联发生的系统问题,如频繁发生的交通拥堵、城市内涝、大范围的某种服务缺失、频发的某种城市污染等。这类城市病在本系统内可以找到主要原因,识别问题发生在规、建、管的哪个环节,通过单系统内的整体梳理,适当关注并避免相关领域连带影响,基本可以解决。

3.综合性城市病——即城市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共同导致城市病的综合性问题,如城乡发展失衡、城市资源枯竭、大片区职住失衡、中心区活力缺失等。这类综合性城市病往往涉及复杂的城市规划建设问题,叠加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经年累积,一朝一夕难以解决,需要抽丝剥茧,仔细梳理其中脉络,抓住主要矛盾,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有序推进,逐步改善。

三、城市诊断原则

针对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交通、环境、风貌、产业等问题,如何有序有效的进行解决。建议通过问题诊断的梳理,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现就诊断的原则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以助于后续问题的解决和落实。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百姓痛点问题

整理城市百姓关注的痛点难点问题,梳理出问题清单。针对问题清单制定诊断方案。

1:北京某区诊断问题清单

(数据源自:中城规划某城市体检项目)

2.突出有机更新,做好城市设计

全域全维统筹老城区体检工作,协同既有规划体系,保证规划的系统性与整体性,以对待生命体的态度对城市进行有机更新,开展单要素、多机能、综合体的更新改造,突出

设计对城市特色营造能力,在认清问题的基础上强调城市活力的营造,兼顾实施方案的精准性与实操性。

3.创新老城区体检标准,建立地块体检信息表

针对城市这一有机生命体,建议将诊断体检工作将分解为市的“神经”“循环”“呼吸”“泌尿”“免疫”“消化 7 个专项3 大类型(单要素城市病、单机能城市病、综合性城市病),分类展开详细的调研与分析,全面深入落实市领导与上位规划的要求。

4.关注经济、社会等非空间类指标,寻求破解城市发展动力源泉

从区域协同入手,找准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职能分工和特色优势,关注产业发展、经济水平等内容,通过统计数据的分析,寻求城市产业特色和问题,谋求未来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

四、具体诊疗措施

1.重理存量资源,重铸文化认同

以产业的优化升级退二进三为抓手,通过对用地可实施条件,服务人口、区位、近期项目带动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梳理低效产业用地,盘活存量用地资源。加强历史文化遗存本体的保护和展示,从建筑质量、周边环境、展示利用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拟定近期可实施项目。梳理重要历史文化资源,从区域文化入手,为区域协作发展提供价值基础, 创新区域经济合作方式。

2.重整生态本底,重织交通网络

从区域交通的视角对城市综合交通进行评估诊断。提升老城区现有道路品质,对现有道路的机动车车道数、路口渠化情况、机非分隔带情况、非机动车车道宽度、人行道宽度、人行道绿荫覆盖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近期需改扩建道路实施计划,完善公共交通系统,提升站点服务水平。

3.重塑空间场所,重治人居环境,重构优质设施

梳理城市自然山水格局,建设生态花园城市。依托城市更新对老旧小区、背街小巷、街道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对广告牌匾、建筑色彩、街道两侧临街建筑立面风貌等进行优化改造。研究老城区各类改造项目的实施导则,加强对老城区改造的规划引导作用,实现空间场所和人居环境的优化提升。从规划设施的用地条件、设施需求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拟定近期可落实公共服务设施数量,补齐老城公共服务设施种类,提升老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服务保障水平,重点落实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

4.重体制机制建设,重项目统筹建设

以体制机制为切入点,成立更新机构,依托规划成果,制定实施政策标准。加强老城区各项整治提升工作整体统筹,通过统筹与协同提升实施效果。制定三年行动计划,以重点示范项目为抓手,对有破题和示范作用的项目进行集中攻克,运用最先进的规划理念和方法,最前沿的工程技术,大胆探索创新,为城市建设工作做出示范。

 

 

 

5.产业提升,创新发展

科技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数字农业,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发展循环农业;延伸产业链。延伸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延伸食品加工业产业链,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打造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打造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发展新兴产业,多维大数据电商物流产业,药食融合生物技术加工业,文化创意产业。

(如果有对开展这项工作有需求的区县政府,请与方略智库联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