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zk20160802@163.com
010-68210751
您的位置: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创新供销社发展方式
来源: | 作者:方略智库 | 发布时间: 2023-09-23 | 667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创新供销社发展方式

何学彦博士

2023年9月22日

 

一、时代呼喚乡村振兴

(一)世界变局要求乡村振兴

1.两种制度较量的大变局

苏东剧变20多年后,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社会主义国家。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在不久的将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将会复兴。

2.国际军事力量对比的大变局

美国先后打击科索沃、南斯拉夫、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埃及、叙利亚等一系列国家

中国军事实力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其中海军的实力提升最为迅猛。中国空军在未来高性能战机方面也将丝毫不逊色于实力强劲的美军。

美国在北约强化军事布署和军演,策动乌克兰加入北约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

3.全球治理体系的大变局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走向衰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

中国主导或参与的国际组织:“一带一路”,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美国主导或参与的国际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G20)。

4.科技领域的大变局

大数据、智能制造和无线革命三大变革将改变本世纪。生物、材料等领域也在酝酿不少有重要潜力的新技术。以3D打印技术和分布式新能源技术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突破。

中国科技创新在许多领域已经打破或者将要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对尖端技术的垄断

5.经济领域的大变局

新一轮科技革命促进产业革命深入发展,社会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

未来15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速度预计将呈现趋势性上升,由年均2.9%到3.3%;

中国GDP增长率将保持在6%左右,处于“中速增长阶段”,且增长质量将不断提高。大约在2027年,中国GDP总量将有可能赶超美国。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不可逆转,世界各国利益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6.各国乡村在国际变局中的作用

在国际交流与国际竞争当中,乡村农业都是各国经济实力的基础。

乡村生产的粮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

如果发生国际军事冲突,乡村是一个国家的战略大后方,农民也是军队补充的重要来源。

抗日战争期间,正是中国广大的乡村作为抗日敌后游击根据地,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也正是因为中国广大乡村的粮食等物资的支援,使我们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现在的俄乌战争,正因为俄罗斯广阔的乡村提供了充足的粮食等物资,使俄罗斯以一己之力抗击了西方诸多国家支持的乌克兰。

(二)中华复兴需要乡村振兴

1.中华复兴的目标和蓝图

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

2.    中华复兴的总体布局

也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和部署,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统筹推进,全面建设。

3.乡村振兴在中华复兴中的作用

2022年末,乡村常住人口49104万人,加上外出农民工17190万人,乡村合计户籍人口66294万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统筹推进的主体。

◆2022年全国耕地面积19.14亿亩,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统筹推进的主要阵地。

◆没有乡村的现代化,就不能实现整个国家的全面现代化。没有乡村振兴,就不可能完全实现中华复兴。中华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三)乡村现状亟待振兴

1.乡村发展已有成就

第一产业增加值,202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1%,达到8834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的7.30%。

粮食生产总量,2022年全国农村生产粮食总量达13731亿斤

村庄绿化率,截至2022年,村庄绿化率达到32.01%。

党的基层组织,截至2022年底党的基层组织506.5万个,比上年净增12.9万个。

2.乡村振兴有待解决的问题

乡村劳动力减少2022年末,乡村常住人口49104万人,减少731万人;外出农民工17190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

小农经济难以推进乡村振兴。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既跟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相背离,又同市场经济相背离。

耕地荒芜2022年全国农村耕地荒芜面积1.39亿亩

粮食净进口。2022年粮食出口总量64.4亿斤,进口粮食总量达2937.44亿斤,净进口粮食2873.04亿斤。

现代产业发展严重滞后。2022年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累计值98005.1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1942亿元,林业总产值3991.5亿元,牧业总产值26709亿元,渔业总产值9896.2亿元。

 

二、推进乡村振兴的方略

--供销社发挥作用的维度

(一)在城乡一体化的格局中推进乡村振兴

1.促进政府坚决纠正单靠房地产带偏的城市化

依靠发展城市实体经济及产业来带动城市化。

调整房地产用地政策。

取消房屋预售政策。

消化房地产存量。

减少房地产增量建设。

2.促进政府统筹规划城乡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

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政策措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统筹谋划,在这个背景下来谋划乡村的发展。

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涉农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从城市向农村转移,在乡镇建立产业园区。

进一步加快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强化城乡之间产业协作。

3.促进政府均等化配置财政等公共资源

按照公平原则配置公共资源,尤其是财政资源。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当前主要是向农村倾斜,补偿农村的基础设施、教学设施、医疗设施欠账。

4.促进城乡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双向流动

改变资源要素包括劳动、人才、资金、从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格局。

鼓励城市人才等生产要素进入农村

(二)在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协同作用中推进乡村振兴

1.协助政府科学制定中长期供销规划和年度计划

◆科学预测需求变化趋势,制定农业生产资料中长期规划。

◆科学预测需求变化形势,制定日用工业品以及副食品生产和购销年度计划。

◆科学预测需求变化形势,制定年度农副产品生产和购销年度计划。

2.协助政府适时预测并发布各类市场信息

省级和市级供销社要建立数据采集处理中心,并及时向有关政府部门汇集。

适时向供需双方采集和发布农业生产资料信息

适时向供需双方采集和发布日用工业品信息

适时向供需双方采集和发布副食品信息

3.促进政府规范市场机制

健全政策和法规

加强市场监管

规范市场行为

(三)在生产经营主体转型中推进乡村振兴

1.协助乡村培育新农人

培训传统农民新农人转变。

教育和锻炼返乡和下乡知识青年成为新农人

让这些新农人发展现代科技农业。

2.协助乡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农民以土地使用权以及其他农用资料投入,创办股份合作制企业,按股分红和按劳分配相结合。

3.协助乡村引进和创办农业企业

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通过农民集资创办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

(四)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推进乡村振兴

1.促进乡村大力发展现代科技农业

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现代物理农业,设施农业,工厂农业,循环农业,有机生态农业,精致农业,数字农业。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深入开展数字乡村建设,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数字技术和应用的开发贴合乡村需求和地方特色,在乡村数字化治理、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产品市场流通等领域充分发挥作用。

2.促进乡村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

特色农产品品种的改良和新品种的研发推广等技术服务。

完善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3.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特色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配送和技术研发融合发展。

创建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三、创新供销社发展方式

(一)创办生产型企业

1.创办独资社办生产型企业

根据乡村农业生产较为普遍的大量需求,例如化肥、农药,为从源头上保障供给,供销社独资创办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厂家或生产企业。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创办集体农场

根据社会消费需求量比较大的农副产品,供销社可与农村集体组织联合创办集体农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提供土地和劳动力,供销社主要提供资金。

3.与县乡政府联合创办国营农场

根据社会基本消费需求量较大的领域,例如食用油原料的生产和加工,供销社可以与县、乡政府联合创办国营农场。政府主要提供土地和资金,供销社主要负责经营管理。

(二)构建产供销全链条

1.用计划机制订购国有或集体企业产品

制定农业生产资料供销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       应用大数据科学预测农业生产资料(例如化肥、农药)的长期变化趋势和近期变化形势,制定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      

根据农业生产资料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向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签订合同)订购产品。

2.用市场机制采购民营企业产品

对于日用工业品,面向民营企业采用招投标机制采购,质优者采购,价低者采购

3.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销售链连接融合

以供销社作为供需对接的枢纽,连接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打造产供销融合的全链条。

(三)农资供给向技术供给延伸

1.优化现有农资购销方式

根据农资供销计划向生产厂家采购。

运用大数据对农资市场需求主体精准销售。

2.由农资供给为主向农业技术供给为主转变

农业生产正在由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使用为主向以农业技术创新应用为主转变。

向农业科技研究机构等科研院所采集农业技术。

通过培训等方式为农业生产主体提供技术服务。

3.由农业技术的采集向联合研发转变

发挥供销社贴近农业生产技术需求和供需对接枢纽的优势,联合产学研用资各方,打造农业技术开发创新和推广应用的全链条。

 

结束语:在云南打造全国供销社系统创新发展的典范。

(方略智库网站  何垚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